2024 年医保总支出近 3 万亿:全民保障网再升级,改革深水区破题攻坚
2025 年 3 月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2024 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》显示,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(含生育保险)总支出达 29675.92 亿元,同比增长 5.5%,近三年首次突破 2.9 万亿元大关,标志着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在提质增效中迈入新阶段。作为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,我国 13.26 亿参保人(参保率稳定在 95%)的就医需求得到更充分保障,医保改革正从 “扩面增量” 向 “提质增效” 深度转型。
一、收支结构优化:从 “保大病” 到 “保全域”
2024 年医保基金总收入 34809.95 亿元,总支出近 3 万亿元,年内结余 5134 亿元,累计结存 3.87 万亿元,呈现 “收支平衡、略有结余” 的稳健态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医保保障范围从传统住院领域向门诊、药店购药等场景全面延伸:门诊待遇享受人次达 66.89 亿,同比激增 37.44%,其中职工门诊人次增长 43.82%,居民门诊增长 30.95%,反映出门诊共济改革激活了存量资金 ——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使用金额达 512 亿元,家庭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初显成效。
城乡二元结构持续优化:职工医保基金支出 19056.55 亿元(占比 64.2%),居民医保支出 10619.38 亿元(占比 35.8%),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升至人均 670 元,个人缴费 400 元,财政补贴占比达 62.6%,有效缓解了低收入群体缴费压力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至 2.53 亿,基金支出 1431.78 亿元,同比增长 33.92%,生育医疗保障成为医保服务民生的新增长点。
二、改革攻坚:从 “被动支付” 到 “主动治理”
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入 “深水区”: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按病种付费全覆盖,80% 的住院医保基金按病种结算,116 个地区上线病种付费 2.0 版,特例单议、谈判协商机制覆盖九成地区。这一改革直接降低了次均住院费用 —— 职工次均费用 11169 元(同比持平),居民次均 7295 元(同比下降 2.1%),患者个人负担进一步减轻。
药品耗材集采持续扩围增效: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涉及 62 个品种,第五批高值耗材集采纳入人工耳蜗、外周血管支架,山东、湖北牵头的中药饮片、中成药全国联采覆盖 220 个品种。全年通过省级平台网采药品金额达 9962 亿元,其中医保目录内药品占比 92.6%,集采降价效应持续释放。同时,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速创新药准入,2024 年新增 91 种药品,7 年累计 835 种新药纳入,协议期内谈判药报销 2.8 亿人次,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平均时间缩短至 1.5 年。
三、监管与服务:筑牢安全网,织密便利网
面对基金安全挑战,2024 年全国医保系统通过智能监管、专项整治等追回资金 275 亿元,查实欺诈骗保机构 2008 家,移交司法机关 1045 家,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社会监督活力。智能监管子系统挽回损失 31 亿元,“互联网 +” 监管模式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。
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成为便民服务 “新名片”: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 64.4 万家,住院费用跨省结算 1433.56 万人次(基金支付 1586.73 亿元),门诊结算 2.24 亿人次(基金支付 360.51 亿元),结算人次同比分别增长 27.37% 和 90.18%。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 99% 以上,三重保障机制惠及 2.18 亿人次,减轻负担 1961.61 亿元,医保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。
四、挑战与展望:在平衡中寻找可持续路径
尽管医保基金总体稳健,但结构性压力不容忽视:居民医保基金当期结余仅 112 亿元,部分地区已出现收不抵支,医疗费用年均 10% 的增速远超筹资增长。为此,2024 年政策首次将个人缴费增幅(5.3%)低于财政补助增幅(4.7%),并通过门诊共济、药品集采、支付改革等组合拳控费增效。
展望未来,医保改革将围绕 “三医联动” 持续深化:推进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(最短 1 个工作日),2025 年覆盖 80% 统筹地区;试点医保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,缩短货款周期至 30 天内;探索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,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。正如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所言:“近 3 万亿元的基金支出,以 2.2% 的 GDP 占比筑牢了 13 亿人的健康防线,未来要在‘保基本’的基础上,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。”
这场没有终点的改革,正以民生温度与制度理性,书写着全民医保的中国答卷。
(转载,侵权删)